首页 | 期刊简介 | 编辑部 | 广告部 | 发行部 |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 产品信息索取
2025年1月24日星期五
2011年第01期
 
2010年第12期
 
2010年第11期
2010年第11期
 
2010年第10期
2010年第10期
 
2010年第09期
2010年第09期
 
2010年第09期
2010年第08期
 
2010年第07期
2010年第07期
 
2010年第06期
2010年第06期
 
2010年第05期
2010年第05期
 
2010年第04期
2010年第04期
 
2010年第03期
2010年第03期
 
2010年第02期
2010年第02期
 
2010年第01期
2010年第01期
 
2009年第12期
2009年第12期
 
2009年第11期
2009年第11期
 
2009年第10期
2009年第10期
 
2009年第9期
2009年第9期
 
2009年第8期
2009年第8期
 
2009年第7期
2009年第7期
 
2009年第6期
2009年第6期
 
2009年第5期
2009年第5期
 
2009年第4期
2009年第4期
 
2009年第3期
2009年第3期
 
2009年第2期
2009年第2期
 
2009年第1期
2009年第1期
 
2008年第12期
2008年第12期
 
2008年第11期
2008年第11期
 
2008年第10期
2008年第10期
 
2008年第9期
2008年第9期
 
2008年第8期
2008年第8期
 
2008年第7期
2008年第7期
 
2008年第6期
2008年第6期
 
2008年第5期
2008年第5期
 
2008年第4期
2008年第4期
 
2008年第3期
2008年第3期
 
2008年第2期
2008年第2期
 
2008年第1期
2008年第1期
中国ICT(信息和通信技术)现状与展望

中国ICT(信息和通信技术)现状与展望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 雷震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优先发展中间扶持的政策,使信息通信产业能够实现连续20多年的高速增长。特别是近几年,新增的电话用户每年超过9000万以上。固定电话已经超过了3亿。互联网用户超过1亿,宽带用户超过了2000万。与此同时,制造业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信息产业是当今发展最快、最有活力,与世界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之一。它为公共生活带来许多方便和服务。右图是中国电话用户的增长过程。从1991年到2003年,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的增长量都超过了9000万。通信业务收入占GDP的比重,从1997年到2003年逐年增长,到2003年所占的比重达到4.18%。预计在未来三到五年之内,电信对GDP的贡献将进一步上升。

中国的ICT在研究开发和生产制造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自主开发的数字程控交换机已经达到了先进水平,更符合中国电信网络的要求。中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光通信产业,成为为数不多的几个可以研制生产全线光通信产业的国家之一。2.5G以下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ATM交换机、路由器、ADSL等宽带接入设备以及GSM和CDMA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全套产品,都可以自行开发生产。中国手机产业也在大幅度增加。中国在通信应用软件和网络信息软件方面的开发能力已经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在这个发展历程中,除了引进、消化、吸收以外,中国也积累了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

近两年的主要成果有:1、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有现场识别系统,包括GSM和WCDMA、CDMA2000的标准,从核心网一直到用户终端。2、基于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与系统。3、X系列国际技术标准,这是有国家知识产权的一个标准,正在进行商用化。4、电信级的高端路由器。5、光纤预制棒全合成制造技术。以前预制棒是光纤制造的一个瓶颈,现在已经取得了突破。

20世纪对信息通信行业来说是一个电话的时代。21世纪要转向信息时代或者数据时代,从窄带走向宽带,从固定走向移动。在转向的历史变化过程中,有几个方向:多媒体化、普及化、多样化、全球化、个性化。这“五化”现在正在被现实的发展所证实。

多媒体化,就是向用户广泛提供声、像、图、文并茂的交互式通信与信息服务。多媒体是最适合21世纪的信息形式,也是人类最乐意接受的信息形式。多媒体通信作为时代发展的潮流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领域,在社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已成为各国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手段。

普及化,就是把各种信息通信服务以合理的价格提供给广大人民群众,使不管是住在城市还是偏僻农村的人都能够用得上,用得起。普及化不仅是达到家家有电话的目标,还要把更多的网上服务提供给家家户户,确保信息资源能以合理的价格向全体人民提供,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数字鸿沟,缩小我国不同地区之间数字鸿沟。实现普及化需要通过科技发展来降低每比特成本,其中包括传送成本、运输成本、供应成本等等,还需要提供网络容量。

多样化,就是在网络服务平台上开发能适应社会各界千姿百态的应用。互联网的服务方式已向我们预示,21世纪人类将在网上开发创新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商贸方式、金融方式、思想交流方式、文化教育方式、医疗保健方式以及消费与生活方式。这些新的方式将应用于许许多多的领域。多样化将带来更多的商机和更大的市场。

个性化,就是按照个人意愿向用户提供随时随地、随意的服务。对个性化的服务追求,是人类的天性。手机和PC机的发展都可以体现这一点。上一代的电信服务基本上是没有个性的。电讯公司提供什么服务用户就买什么服务。新世纪市场的主要推动力不再是技术,而是技术所提供的服务。在这种情况下,个性化的服务显得越来越重要。未来的电信市场将充满电信化的服务,每一个服务都将有个性特征,而且这些个性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个性化。

全球化,就是通过全球范围的标准化提高国际通信能力,扩大国际合作,提供全球性的服务。通信全球化是解决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全球化趋势使原来国际电信与信息服务贸易的双边贸易体制向市场更开放、贸易更自由转化,每一个国家都适应全球化的趋势,融入国际社会。实现全球化需要具备提供端到端、全球业务的能力,需要新的多边贸易计算机制,需要用新的优质产品与服务走出国门。

面临这样的形势,现在的ICT(互联网、固定网、移动网)都不能适应未来要求。因为在容量、质量、功能等方面,这些网络都存在着障碍。比如带宽瓶颈,如果给用户提供越来越多的更有价值的服务和应用,必须有足够的带宽。每一个环节上都需要消除带宽瓶颈。还有地址壁垒,将来上百亿的人上网,没有足够的地址是不可能的。现在提出了无所不在的网络的概念。所谓无所不在就是让人在地球的任何一端都可以感觉到网络的存在。如果没有足够的地址是不可能实现的。如果网络质量不能保证,就没有办法推出新的商业模式,也没有办法提供优质优价的服务。另外,现在网络的安全有限,国家安全、国防安全、企业安全,包括个人都需要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最终带来信息安全。
提供无所不在的服务就必须有很好的通讯移动性,包括终端移动性、个人移动性和服务的移动性。现在的网络不提供开放接口,这对鼓励竞争是不利的。控制功能不独立,就是网络不灵活。它对业务的融合、转移,不同网络共存互通都存在障碍。

应对这些挑战,必须开发新的ICT,把网络推向下一代,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的需求,更有利地推进经济的发展,来引领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中国和世界各国一起,在这个网络的进程上做了许多工作,几大运营商在许多的城市都进行了研究、实验。各大部委在发改委的基础上做的互联网的实验方案也正在启动。这个项目不仅包括了高校科研单位和制造商,更重要的是包括了五大运营商。这意味着,我们市场发展的成果更接近于商业化。还有许多单位正在研究下一代网络的整体发展策略、网络引进策略、网络体系架构、标准规范和关键的政策。同时我们也在积极参与ICT领域的各种国际合作。现在,我们正在制定新的科技发展规划,将来会出现一些研究成果,比如支持IPv6的高性能高速率的结点设备,Tb级以上的光传送系统,能满足传输网要求的光传输机,光城域网设备和FTTP/FTTH光接入系统,3G和B3G,包括WPAN、WLAN、WMAN在内的各种宽带无线系统,宽带卫星系统,以及适合农村偏僻地区使用的低成本无线接入设备,应用于无所不在网络的RFID,以及各种各样的新颖终端。

在今后的发展中,还会出现各种的新技术。在可预见的将来,在网络上会看到一个IP世界,在传输层面上将看到一个光的世界,在接入层面上将看到一个无线世界。现在网络全面向IP转型。99%的信息都挂在IP网上。在可预见的将来,光是提供丰富带宽的主要手段。

在ICT的发展进程中,标准化的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原因有几点:首先,因为网络规模越来越大,标准化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越发可观。第二,网络正在走向下一代,希望通过标准化带来更大的开放性。第三,通信走向全球化必须得到标准化的支持。目前,标准化的工作有自己的特点,同时也是面临的挑战。ICT变得越来越复杂,出台的标准令人目不暇接。以前主要集中在IP业务。现在有些技术是互补的,或者是有竞争性的,而且参与标准化的机构越来越多。标准化制定的历程越来越快。为了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必须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本着共赢的原则,在充分鼓励技术创新的前提下,进一步加速国际标准化的进程。

中国信息通信技术的标准化一直受到高度的重视。到目前为止已经组织制定了1500多项标准。随着我国电信设备制造商研发水平和生产能力的迅速提高,中国民族产业对国际标准的知识创新的贡献率也越来越大。2003年,仅华为一家公司向国际电联提供了121篇提案文稿。今后中国必将在国际标准化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由跟踪逐渐走向引领。
在历史的长河中,21世纪才刚刚开始,ICT将引领我们不断前进,2004年信息峰会、世界峰会同时宣告:建设一个以人为本,具有包容性、面向发展的信息社会,中国将同世界一起,为实现这一崇高目标而不懈努力,让人类早日生活在一个充满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时刻受到保护的良好环境之中。

         
版权所有《世界电子元器件》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路35号颐泉汇 邮编:100085
电话:010-62985649
E-mail:dongmei@eccn.com